武七 武七|史上最强乞丐传说,一生乞讨载入史册

生肖 2024-02-05 10:50

说乞丐就是乞丐,好听。 但这乞丐是要成名的,他的名字会被载入史册,他会被传下去。 他的事迹至今仍在流传。 他叫武训,原名武起。

1838年12月5日,清朝道光年间,在山东省唐邑县柳林镇吴家庄(今聊城市冠县)诞生了一个男孩。 穷人家的孩子不注意,只是个记号。 在他七岁那年,父亲病逝,家里的顶梁柱也没有了。 一家人住不起,只好要饭吃。 一天没上学,不识字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。 14岁时,他为地主老蔡当了三年长工。 心狠手辣的房东骗他说他不识字,不但没有给他做假账一分钱,反而被赶了出去。

20岁那年,因饱受文盲之苦,吴起下定决心走上乞讨办学之路。 人一旦心中有了理想,就会有目标武七,所以每天都是痛苦的,也是快乐的。 他走遍千山万水,四处讨饭,把得到的衣服全部变卖换钱积攒下来。 他不会花钱,只能进进出出,慢慢积累积蓄。 30岁时,他的财富已经购买了300亩良田。 这足以做一个有钱的地主武七,养活长工和打工。 但他还是外出过着衣不蔽体、衣不蔽体的乞讨生活。 他故意不让自己变得更糟。 他衣衫褴褛,额前只剪了一缕头发,看上去滑稽可笑,像个小丑。 边走边唱道:“吃杂物,可当饭菜,省钱建义书院。” 那时候吴奇已经很朋克摇滚了,有吗? 他装傻,这个乞丐没有道德,如果人们知道这个乞丐的伟大理想,就不会这么想了!

他想要的钱越来越多,无处安放,便想到找人替他打理财产。 他找到当地有名的杨举人,跪下来求他帮忙省钱,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。 杨举人深受感动,答应帮助他。 吴起不仅买了100亩地,还剩下一大笔钱。 在杨居仁的帮助下,他将土地出租给别人收租,增加了自己的财富。 但作为资本家,吴起还是要讨饭吃的。 杨举人向他求婚,被拒绝了。 他认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钱,尽快办好学校。 50岁那年,吴起终于在柳林镇东门建起了第一所义学堂,取名“崇贤义学堂”。 为了求得丈夫和学生,他到处磕头跪求师傅要奶水,终于完成了第一个心愿。

据说吴起可以靠着买下的这块地高枕无忧,娶妻生子,安享晚年。 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。 他说:“我不在乎我的亲人,我不在乎我的过去,我想学几处正道。” 这就叫不狂不才。 他继续他的乞讨生涯。 其后六年,他先后在馆陶县杨二庄和临清县御史巷办了两所义学堂。 所有学生入场免费。 他的义举得到时任山东巡抚张尧的赏识。 其倚天免赋役,养银200两,封为武训。 巡抚请求光绪帝颁发“福乐善行”匾额。 封仪征,赏黄马甲。 对于一个平民和一个乞丐来说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 你会说《苏乞儿》还拿了黄马甲,那是周星星在影视方面胡说八道好吗? 武训的义举震惊朝野,名扬天下。 一夜成名,有点像前段时间捡垃圾的沈老爷子。 可武训用他一生所需要的粮食建起了三所学校,而沈大人也是靠着吃了二十多年的垃圾而名声大噪。

59岁的武训在朗读声中幸福地闭上了眼睛。 后人为纪念这位传奇乞丐,修建了武训词和“武训先生”碑。

1
标签:
全部评论